青稞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早在三于多年前就被藏族驯化成可以种植的品种;青稞这一古老的物种,耐寒、耐旱、耐贫瘠,最能诠释青藏高原的一切气质。
我从小生活在素有“西藏粮仓”之称的日喀则,在我的童年时代,人们与大自然的相处还是亲密无间的,庄稼地常以一望无垠来形容。在我生活的那座农场四周村落错落有致,播种最多的便是青稞田,耕作、收获青稞的场景随处可见。
那时的我仅仅视青稞为一个在高海拔地区生长的农作物而已,直到西藏博物馆落成后,我去参观时看到一些装在玻璃瓶里的黑色颗粒。展品说明写着那是发现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昌果沟文化遗址的古青稞炭化粒,这个考古发现表明了早在3500年之前,居住在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的藏族先民就已从事青稞的种植。那一刻,我的眼睛完全被这黑糊糊的东西吸引住了。在我看来,青稞这种易栽培且耐寒、耐旱、耐贫瘠,生长期又短的物种,最能诠释高寒西藏的一切气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稞就是高原的精气之源,它已成为藏族物化的精神图腾。
藏族对青稞赋予了神性
作为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自然科学工作者说,青稞是大麦的一种,因籽粒裸露,又被称为裸大麦,它耐寒、耐旱,生长期短,适合在高寒地区生长。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都是经过科学严谨的研究与论证,但与民间的传说相比,这些描述显得缺少一些温情。在藏族民间传说中,人们相信藏族的祖先猕猴与罗刹女在雅砻贡布日结成伴侣,他们的后代因林中果实枯竭,生活变得十分艰难。以慈悲为怀的观世音,遵从佛祖的旨意,从须弥山取出五谷撒向雪域大地,于是这片土地上的青稞,便丛丛生长,让后代从此摆脱了饥饿的危险,日益强壮,在被视为生命禁区之地,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等等,给高原大地送来了精气神。
藏族是个懂得感恩的民族,对神灵的恩赐格外珍惜,因此衍生出了许多仪式,表达内心的感激。比如在开耕的季节藏民以村落为单位,举办隆重的春耕仪式,在田地旁燃起桑烟祭祀神灵,摆上供品和象征丰收的五谷斗,请僧人念经祈祷,并开出第一犁、撒下第一颗种子,祝愿年年春有种秋有收。进入藏历七八月后,按海拔高低,藏区各地又迎来收获青稞的日子,庆祝丰收的“望果节”也会陆续举行,和春耕仪式一样,煨桑祭祀神灵之外,人们抬着佛像,举着青稞穗,围着成熟的青稞绕行,以表达两个意愿,一是 感谢佛佑,春种得以秋收;二是祈求神佛保佑能顺利开镰,以使颗粒归仓。
因为青稞对藏人的恩泽,人们对它赋予了神性,比如敬诸神,必然要抛撒青稞,曼扎(藏传佛教中的法器)供养必用青稞。除此之外,藏历新年,家家户户也必在佛龛前供上一盆绿油油的青稞苗,藏语称之为“洛普”。祈愿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青稞的用途最多
小时候生活的农场,也种有千亩青稞,但最终都会被收进公家的仓库。而我们能感知收获的喜悦,常来自于父亲的朋友们。我的父亲有很深的乡土情结,他的朋友大多是庄稼人。每年秋收之后,家里的客人就不会中断。青稞、麦子或长在田埂边的萝卜,他的朋友们总以送这些东西的方式带来田野的讯息。青稞通常都有两份,一份炒青稞,一份生青稞。生青稞是给父亲的,他可以酿酒喝,炒青稞是送给孩子们的零食。
我的母亲不善酿酒,家里的生青稞都是送到奶奶家。我的奶奶对青稞格外看重,有亲戚朋友送来的青稞,她都要分门别类地收好。我的老家在素有“西藏粮仓”之称的日喀则,亲戚朋友也基本上都生活在年楚河流域的桑珠孜区、江孜县和白朗县,这几个地
方都是公认的粮仓,他们送来的自然是上好的青稞。酿酒是她每天必做的事情,好酒的姑父一天都离不开青稞酒,何况时不时还有客人来访,若拿不出一壶酒招待,面子上也是挂不住的。
酿青稞酒的第一道工序是将青稞煮熟,然后摊在簸箕上冷却。这时,她会让我把青稞中夹杂的豌豆挑出来吃了,说是豌豆会影响酒的品质。最后,在熟青稞里均匀地撒上酒曲,用棉布包起来放在温暖的地方,在夏天经过2个晚上就能闻到酒味。青稞酒的酒糟还可以拿去换牛粪做燃料,一年四季产生的酒糟,都被奶奶晾干后千干净净地装在麻袋里。等到了初冬季节,牧民来交换农畜产品时,她一天要跑几趟广场,经过反复沟通,最终领来一个牧民,把一袋袋牛粪搬进院里,这些牛粪将是冬天里最好的燃料,这时候的她有一种喜获丰收的农民脸上才有的喜悦。
青稞逐渐成为城里人的新宠
我曾到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的甲措雄乡地纳村采访,那是个产粮大村,人均收入不菲,从村委会房顶看着大片黄绿相间的农田,真是养眼,让人有一种感恩土地的心情。然而我走访后得知,村民的收入却大多来自客运,几乎半数以上的家庭都有跑客运的客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逃离土地,希望过一种与父辈不同的生活。
村长欧珠是个传统的农民,他与年轻人的想法完全不同,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非常热情地支持科研部门在该村实施的青稞良种推广工作。说起年轻一代都逃离土地而去,他的情绪也低落了不少,但他仍然强调,土地就是农民的一切,走过一段曲折之路后,农民还得回归土地。
在结束对地纳的采访时,我到欧珠家对他的热情帮助表示感谢,老人家一高兴,就把我们领进他家的粮仓。早已耳闻甲措雄乡的粮食产量在全市名列前位,却也没有料到户存粮食也这么多,装满青稞的袋子码满近40平方米的房间。我跟村长开玩笑说,现在农村的孩子们更喜欢吃米面,年轻人更喜欢喝啤酒,您为什么还存那么多青稞,还这么热衷于良种推广?他怔怔地看了我一眼说,城市会越来越大,说不定哪天,我们就成了城郊,保住耕地就不易了,能存点就存点吧。
和村长的焦虑不同,青稞在城市却得到了青睐。青稞的营养价值在经济潮水泛滥的今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过去我们只知道,青稞的蛋白质含量高。近年来,经专家研究论证,青稞中的β-葡聚糖,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而这些问题正困扰着城市人。因此市场对青稞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在城里的超市里,青稞啤酒、青稞麦片、青稞饼干,甚至糌粑都在创造着销量。城里藏族人家从糌粑过渡到馒头、面包的早餐,又回到了最初的糌粑,一切就像是一个轮回。(文:尼玛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