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有句谚语: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一个动物种群与一个人类族群,这样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实在是非常罕见,具有典型的人类学意义。动物是人类最重要的朋友,牦牛是藏族最重要的朋友。藏族驯养了牦牛,牦牛养育了藏族。

  牦牛,上天赐予高地民族的神奇生灵。它们沉默而庞大,屹立在荒原之中。外表狂野,内心温和。在青藏高原,你能听到无数关于牦牛的故事。它们代表着高原的气质与规则,成为解读高原民族生活密码的钥匙。

家牦牛,高原居民的“诺儿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的方舟,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以及藏族人的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春耕的牦牛全身会披挂彩毯布穗,脖子上系着洁白的哈达,头上红缨摇曳,千百年来,牦牛也是高原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在牦牛众多的称谓中,有一个爱称叫一“诺儿”, 也就是宝贝的意思,可见高原居民对其的钟爱。

  牦牛作为高原的运输工具,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在西藏阿里的象雄遗址处就曾发现牦牛驮鞍的残片。2000多年来,牦牛驮着牧人的家,四处游牧,甚至在古代战争中,牦牛还成为勇士们的坐骑。就连如今人们在攀登珠峰,也是先由牦牛把登山物资驮运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

野牦牛,高寒荒原的守望者

  野牦牛属于高原的牦牛自有其不凡身手。它们的皮肤比较厚,全身着生长而密的粗毛,能适应高寒地区的恶劣气候。它们有极强的采食能力,舌端宽而有力,牙齿硬而耐磨。既能卷食高草,也能啃食矮草,还能舔食浮草。遇。到下雪,能用蹄子刨开积雪或撞开雪堆。它行动敏捷,高山险路和陡坡都不在话下,沼泽地也能熟练应对。图为英姿飒爽的野牦牛,由于过度猎捕,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它们的分布范围和数量都大大减少了。

野牦牛,高寒荒原的守望者

  高原牧民生活围绕牦牛而展开。帐篷和藏毯子是用牦牛毛编织而成,酥油是用牦牛奶做成的,牧区藏民往往随身带着针盒,从牦牛身上揪下几撮绒毛,就能捻成线。

  牦牛肉、牦牛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是牧区藏族人民的主要营养来源。牦牛毛、牦牛绒可以织成帐篷、衣物,也是上好的纺织原料。苍茫荒原中,植被矮小,牛粪遂成为不可缺少的燃料,生活的必需品,堆放在帐篷或者房屋四周,挡风保暖,又方便取用。黑色的牦牛毛帐篷是千百年来牧人的家,用牦牛毛编织的帐篷,天晴时毛线会收缩,露出密密麻麻的小孔,透进阳光和空气;雨雪之时,毛线会膨胀把雨雪挡在外面。牦牛皮是上好的皮革原料,被制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品。

  西藏医药古籍《四部医典》《蓝琉璃》对牦牛在藏医药中的作用多有记载,认为其“具有上千种强体养生之功效”。牦牛角、牦牛骨,有的被制成挤奶容器,有的被制成骨针工具,还有的被雕刻成宗教法器,被制成工艺品,在寺庙里使用的酥油灯中的酥油基本上是从牦牛奶里提炼的。

牦牛:属于青藏高原的图腾

  牦牛的长相憨厚,秉性忠诚,情怀悲悯,力量坚韧,气魄勇悍,它以自己的生命去尽自己的使命。有位藏族学者曾写道:“对于高原人类而言,牦牛是永远的祖先,是祖父母,是兄弟姐妹,是子女,是朋友伙伴,是邻家亲戚朋友……”

  在藏族与牦牛相处的几千年中,牦牛不但是一种物质现象、生产生活方式,而且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牦牛文化。牦牛文化是指在牦牛背上驮载的文化。这既包括历史文化、畜牧文化、器物文化、丧葬文化、生态文化,也包括了高原藏族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审美文化,还涉及宗教和哲学文化。

  早在西藏原始宗教——本教中,就有这样的传说:当世界第一缕阳光照耀到岗仁波钦时,便有了第一头牦牛。岗仁波钦是早期本教、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四大宗教共同的神山,也是人们常说的须弥山,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人们传说岗仁波钦的山褶,就是牦牛的背脊。这个传说充满了对于早期世界的想象,充满了对牦牛出现的好奇。

  牦牛这一形象甚至进入了藏族创世纪传说。在藏区广泛流传的《斯巴宰牛歌》中唱道“牦牛的头颅变成了高山,牦牛的皮张变成了大地,牦牛的尾巴变成了江河”。“斯巴”是宇宙或宇宙大神的意思。在大胆、夸张的想象中,牦牛俨然成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在藏语中称为“哲曲”,意为“母牦牛河”,而长江水可以被认为是牦牛奶。现今山南地区的雅砻河谷被认为是藏族的发祥地,藏族最早的先民的部落,被称为“六牦牛部”。在遗存至今的藏族最早的宫殿——雍布拉康的壁画上,还画着牦牛的图案。

  在高原历史的遥远的源头,牦牛的形象就是与藏族人民重合在一起的。在牦牛产区的广阔大地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很多处岩画,其中,多数都刻有牦牛图案。

  当佛教进入西藏,佛教再度兴盛,在众多的寺庙的壁画、唐卡和法器当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牦牛的形象。如西藏牦牛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彩绘牦牛哈达,图案奔腾欢快,吉祥悦人,栩栩如生。

  在西藏许多著名的寺庙圣地,包括布达拉宫、大昭寺、萨迦寺、哲蚌寺、古格王朝遗址、东嘎皮羊遗址,那些千年遗存的壁画当中,都绘有牦牛的图案。其中布达拉宫的一幅壁画,讲的是在莲华生大师的开启下,人们从猎获的野牦牛的嘴唇的咸味,发现了北方高地的盐湖,此后人们就到那里驮盐了。在西藏高原的牧区乡村,到处都有挂在门楹上的牦牛头、绘在墙壁上的牦牛画、刻在山野上的牦牛图,这些都有镇魔避邪的作用。

作者 小萱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